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阐释了“两个结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标题、大会主题均提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五个特色既反映了中国基本国情,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我国具体国情作出的正确抉择,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卓有成效、举世瞩目,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体地说,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一大基本国情;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则是两者兼具,既顺应国情,又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它是中国式而不是别的什么式。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道路,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究竟是什么样的,马克思、恩格斯只作过原则性的设想,并没有进行过具体的社会实践。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过创造性探索,但囿于时间太短,未能完成这样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实践相结合,党领导人民开始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成功实践的伟大样本,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这条道路的样本意义体现在多方面,比如,它将人口规模巨大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从而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它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奋斗目标,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所遵循的生产力发展单纯服从于资本的逻辑;它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一味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先天性弊病,探索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回顾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历程,实质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力量,书写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记忆,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文明根基。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智慧。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主动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是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潮流,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五个特色内涵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中高度重视的方面。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坚决抛弃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主张,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学说的有机结合。
根深才能叶茂,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只有与特定国家、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植根于本国文化的土壤,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其所具有的价值。例如,我们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理念就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和平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和平是处理民族间、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原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条件。与此同时,这一理念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相契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亲仁善邻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国始终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以胸怀天下的大国情怀将本国发展与世界和平统一起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翻版。回顾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无一不充满着剥削压迫、野蛮掠夺和强权暴力。正如马克思评价资本主义发展史那样:“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亦是如此。对比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野蛮与血腥,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是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战争掠夺的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价值,同时也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伟力,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创造性地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百年,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
“两个结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立足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对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科学总结,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对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明确宣示。
党的百年奋斗,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我国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一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价值,同时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伟力,是坚持“两个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世界性贡献。进一步推进“两个结合”,我们必须进一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设实践,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洞察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在“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路径。这就意味着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牢牢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坚持守正创新,创造性转化,在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继续书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篇章,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新跨越,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