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运体育官方网站,开运体育(中国)

THE CONSTRUCTION OF

开运体育官方网站,开运体育(中国)

THE CONSTRUCTION OF
党建工作
专题聚焦
纪检监察
工会之窗

庄严承诺:向人民向历史交出满意答卷

2021-03-16 阅读次数:1970 新闻作者:北京日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对人民、对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为了兑现这一承诺,我们党领导人民接续奋斗,终于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小康设计

过上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在长达5000年乃至800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有没有过上过小康生活呢?这要具体分析。在部分时期,部分人们,按当时的水准,曾有过小康生活,这是可能的。但整个社会特别是全体人民都过上小康生活,这是不可能的。

到了近代,世界兴起了一股现代化的潮流。中国人民对于小康的向往,融汇进了对于现代化的追求之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奋斗过程中,逐步明确地提出了现代化的目标,也逐步把小康作为现代化征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进行了科学的设计。1964年12月,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正式向世界宣布:“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明确指出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现代化建设。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开始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从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2年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7年的十九大,进一步将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确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代化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怎样实现呢?在不断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长远目标与阶段任务结合起来,确立了走向现代化的长远规划和战略步骤。

1964年,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曾提出分两步到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但由于十年内乱耽误了时间,所以1979年邓小平讲话指出,“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不是像发达国家那样的现代化,“而是‘小康之家’”。由此,“小康”成了一个亮丽的名词。邓小平设想,中国实现温饱,是小变化;达到小康水平,可以说是中变化;到21世纪中叶,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在小康基础上,“再发展三十年到五十年,力争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小康”这个古老的话语,就这样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的小康社会,借用了历史上的小康概念,但已经不是那种古朴的小康,而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上,以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它上承温饱社会,下启现代化目标,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一个人民丰衣足食、生活较为富裕的历史时期。

围绕小康做文章,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心理,反映了中国老百姓对于宽裕、殷实、稳定、安宁的社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小康之家,其乐融融。赋予其时代内容后,用来描述我们的社会和战略,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很亲切,也是很有感召力的。

“小康”一词,还给人以敦厚、朴实、和善、安定的形象。致力于建设小康社会,表明中国人民在国内最关注的是发展,在国际最关注的是和平。中国建设小康社会,对中国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与小康的中国打交道、交朋友,如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所以,中国的小康形象,对于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战略步骤

小康不是孤立的概念或社会,而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链条、一个节点、一个阶段。因此,小康是包含在“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最初设定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步走”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发展战略。按照“三步走”战略,我国首先在1987年提前3年实现了第一步翻一番的目标。到20世纪末,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十五大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这将为国家长治久安打下新的基础,为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新的起点。”

进入小康,并不等于走出了小康;达到小康水平,不是指达到了小康的高水平;进入小康社会,也不是指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所以,1997年的十五大宣告:“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把第三步设想加以展开的小“三步走”战略。

小“三步走”战略同样是与小康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在规划“十五”计划时,明确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的十七大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并对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2020年即将到来,2012年的十八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建设”一词改成了“建成”,明确把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建设”到“建成”,虽是一字之差,但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时间更加紧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都是按照大“三步走”和小“三步走”战略,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推进的。小康社会在其中具有指标性的意义,放射着耀眼的光彩。到2020年的几十年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守初心和使命,一心一意奔小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科学标准

什么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国家从实际出发,先后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确定了科学的标准。

所谓小康社会,按邓小平的说法,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过日子,当然首先要有物质基础。小康社会、小康生活,都必须建立在日益丰富的物质基础上。所以,小康目标首先是与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联系在一起的。

邓小平最初设想的小康目标,是以1980年为基数,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250美元提高到1000美元。十二大在确立小康目标时,采用了工农业总产值指标,“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后来,又改成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十三大对第一、第二步目标都是用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到21世纪中叶,才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已经提前实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遂明确提出:“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于1997年提前实现。

随后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也有一个指标和标准问题。十五大报告提出,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十五”计划纲要把“国民生产总值”改成了“国内生产总值”。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一〇年力争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至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底多少?十五大和十六大都没有说。十七大明确提出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到2010年,总量和人均都已超额完成任务。所以,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同时,又加了一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指标,成为两个指标。

GDP并不等于全部指标。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明确指出:“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后来的几个五年计划和规划纲要,都是从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来提出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的。

十六大提出六个“更加”,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十七大勾画了一幅2020年的图景: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基础上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十九大强调,到建党100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庄严承诺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对现实、对人民、对民族、对世界作出的一个庄严承诺。我们党始终牢记着这个承诺,从十二大开始,到十九大,每一次党代会都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始终如一的目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措施,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党的重大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

从十六大开始,小康社会还醒目地出现在党代会报告的标题上。十六大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七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八大报告的题目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九大报告的题目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每一次党代会都对完成不同阶段建设小康的任务作出部署,明确责任,实际也就是一次次作出庄严的承诺。十七大开始明确提出,要“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十八大强调:“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因此,十九大报告的标题和内容,都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号召。

使用“决胜”一词,表明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最关键时刻,甚至是读秒阶段。最紧迫、最重大的任务,就是要以巨大的努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对党执政成效的一个重要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十九大之后,全党全国人民打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明确宣布:“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从2021年起,将开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宏伟工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扎实推进的工程。这个工程很大,很宏伟,也很艰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和使命,一直坚定地通过艰苦实在的工作和努力,将目标变为现实。

党和国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推,厘清每个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既着眼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又紧抓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既从宏观上制定战略,部署任务,又从微观上抓紧抓细,落到实处。建设小康,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一直在稳步扎实地向前推进。

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有行动的指导和基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逐步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理念。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指导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大工程,保证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向,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顺利前进。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小康社会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向世界前沿,立足中国实际,按照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努力用发展的办法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把改革作为发展小康的必由之路,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几十年的小康建设,始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进行。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小康。通过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消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加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决不是一个单打一的社会,而是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全力抓好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文社会环境,使小康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均衡的发展。

促进不同区域的共同发展。坚持实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东部率先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帮助革命老区建设,努力使全国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逐步趋于平衡。

注意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全国有2.5亿贫困人口。党和国家大力推进扶贫脱贫事业。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了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得到真正实现。

千年梦想,在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之际终于实现,这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骄傲,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者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