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从历史方位到指导方针,再到路径选择,三者紧密关联,是一个完整而系统的体系,而贯穿其间的一条重要逻辑主线,就是统筹发展和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出现严重曲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对老一辈革命家充满深厚感情,高度重视老一辈革命家的纪念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等活动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向革命先辈们表示崇高敬意,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习主席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为我们独立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提供理论指导。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破解一个又一个“时代之问”,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上了通向强国复兴的人间正道。历史和现实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完全正确的,这是百年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一条根本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长期奋斗和探索之中,是对中国建设现代化国家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深入学习党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有助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的自信与决心。
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强大真理力量、独特思想魅力和巨大实践伟力,引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奋力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不断证明着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正确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之所以具有历史必然性,是与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紧密相关的。正是因为具有诸多体现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特质,中国共产党不断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人民的检验,我们对党的领导的自信日益坚定。
习主席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寄语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习主席的教诲语重心长、内涵丰富,为当代青年健康成长、建功立业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